《客至》教学设计5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4-12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 
 
2.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代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诗歌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含蓄绰约等,他们的绝大部分诗歌都表现出这种风格。那么,有没有他们自己风格之外的作品?试举例说明。 
 
示例: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他也写过婉约词,比如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客至》是不是也是这种风格呢?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客至》是以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过”,即探望、相访。相,偏指一方,“我”。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这是一首迎客诗。我国的送别诗俯拾皆是,迎客诗却不多。全诗语淡情真,朴实感人。 
 
二.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 
 
三.时代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在友人的接济与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平稳,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有了生活的情趣。闲来也不时有客人相访,杜甫曾为此先后写下了《有客》《宾至》和《客至》等不少的闲适诗,而前两首是在草堂刚落成不久,为一位偶尔过访的旧相识和一位远道专程来访的客人分别写下的。 
 
《客至》是上元二年(761)春天(定居草堂的第二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当时的杜甫草堂地处四川犀浦县,这位县令当为犀浦县县令。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而且可见,这位县令与作者的关系非同一般。 
 |   |   
 
   
     
         
          | 标题: | 
          《客至》教学设计5 | 
         
         
          | 文件大小: | 
          14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