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案9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1-06  | 
 
 
 【课题】书愤 
【教学内容分析】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诗人通过追述早年报国壮志和抗金斗争的豪迈生活,抒发了自己年华空老、壮志难酬的悲愤,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误国,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规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学情分析】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差甚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了解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主旨,理解诗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悲愤情怀和壮心不已的爱国热情。针对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主旨,了解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悲愤情怀和壮心不已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 
2.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二、教学难点 
诗歌鉴赏从意象到情感、从形式到内容的赏析方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2.陆游诗作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知人论世 
1.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浙江绍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集有《剑南诗稿》。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六十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2.写作背景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陆游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此志始终未能如愿。因而悲愤异常。 
三、整体感知 
1.解题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2. 朗读诗歌,疏通大意 
(1)一读:读顺 
①初读感知,字准句清,把握节奏 
②展示朗读,聆听订正,集体评价 
③教师朗诵指导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快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Ⅰ“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 
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Ⅲ“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④学生朗读。 
(2)二读,读懂 
读懂诗文是关键,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完成。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3.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愤” ?(找诗中词语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所愤之二:空自许; 
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1)所愤之一:世事艰 
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①知人论世 
知人: 
二十九岁,进士考试,被黜落第 
三十四岁,任宁德县主簿,后调临安 
三十九岁,上书收复,外放隆兴府通判 
四十二岁,被解除职务,在家闲居 
四十六岁,被调任夔州通判 
五十二岁,被讪谤“燕饮颓放”,免除职务 
五十六岁,江西赈灾,被削去职务 
六十五岁,“力图大计”,再遭罢黜 
论世: 
1127年,北宋灭亡 
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 
1164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 
“世事艰”具体指: 
一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投降派压抑抗金力量并破坏收复失地的社会现实; 
二是自己欲收复中原,理想志向受到朝廷投降派重重阻碍的步履维艰事实。 
②“世事艰”作用: 
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呼应诗题中的“愤”字。 
(2)所愤之二:空自许 
①典故:六朝时南朝宋的大将檀道济屡立战功,后来被朝廷疑忌而杀害,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自比为万里长城,认为皇上怀疑自己的忠心而杀了自己就是毁坏了皇上自己的防守。 
②作用:作者以檀道济自喻,以“塞上长城”自比,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同时,“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3)所愤之三:鬓先斑 
大志落空而年华已老,何等悲怆?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被封为“定远侯”。《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4)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①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②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③《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小结:愤 
世事艰——报国无门 
空自许——壮志未酬 
鬓先斑——年华空老 
谁堪伯仲间——无人领军 
主旨: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 
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陆游《夜闻秋风感怀》 
四、研讨探究 
1. 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其“愤”情?      
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1)意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①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 
运用了六个名词组接,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夜雪、秋风)、险要的军事据点(瓜洲渡、大散关),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邵雍所作《山村咏怀》 
(2)用典:这首诗一共用了两个典故。 
第一个是用南朝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写出了诗人以身许国但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悲愤。  
第二个是“出师表”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对诸葛孔明的钦佩,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和讽刺。 
(3)对比:北望中原、塞上长城——空自许;气如山——鬓先斑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三是诸葛亮积极进取和投降派苟且偷安对比。 
2.对比阅读一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1)写作背景: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2)赏析: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 
(3)小结: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3.对比阅读二 
比较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他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相同点:1.背景:都作于动乱年代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同样写诸葛亮,角度不同,意境迥异。     
(1)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 
《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在抒发个人情感方面 
《蜀相》:杜甫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书愤》: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3)在表现手法方面 
《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和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 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借乐景抒哀情】 
《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列锦、用典、对比】 
【板书设计】 
       书愤 
世事艰——报国无门 
空自许——壮志未酬 
鬓先斑——年华空老 
谁堪伯仲间——无人领军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   |   
 
   
     
         
          | 标题: | 
          《书愤》教案9 | 
         
         
          | 文件大小: | 
          26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