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6-11  | 
 
 
 学习目标  
 
1.品读文章,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 
 
2.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联系语境对文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在阅读鉴赏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珍爱自然。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读文章,涵咏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 
 
审美鉴赏与创造:解读文本,体会冯至先生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联系语境对文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 解读文本,体会冯至先生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 
 
难点 解读文本,体会冯至先生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 
 
导入新课  
 
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 
 
讲授新课 
 
一、自读课文 
 
二、解读文本 
 
本文中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什么? 
 
作者在其中的情感有无变化? 
 
请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用图表的形式简要述之。 
 
以下各节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 
 
感悟是什么? 
 
由小草感悟到生命的宁静之美; 
 
由彩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由有加利树感悟到生命的渺小; 
 
由野狗的嗥叫感悟到生命对于疾苦的恐惧; 
 
由鹿子的嘶声感悟到死亡的可怕。 
 
借这些风物,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人类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作者描述或抒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吧! 
 
怎样理解文末一段? 
 
①自然滋养人类。 
 
②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 
 
在第2段中,文章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一切。 
 
文章中作者举了“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 
 
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像鼠麹草一样谦虚、纯洁、坚强、美好,小小的生命舍弃了浮夸,但都默默担负着一个伟大的宇宙的全部秘密 
 
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 
 
这一句话的内涵?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三、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明净、含蓄,平凡中见崇高、朴素中见华美。 
 
例如: 
 
“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相通的地方。”等等。  
 
本文涉及到“人与自然”这一人文母题,属于“感悟自然” 类的散文,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它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结构明晰,主旨多元。 
 
结构上 
 
文章一至三节,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 
 
中间部分,作者由眼前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 
 
末节,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 
 
笔法上 
 
全文构思的结构方式是相似的 
 
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练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平易近人。欣赏他的文章有时候像在听一位耄耋老人轻声诉说着他曾经历的往事,很多时候思绪也会不由自主地融入他诉说的那些过去的事情。 
 
B.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限购、限贷等系列调控政策,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使房地产投机者销声匿迹,住宅将回归居住本性。 
 
C.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主要得力于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 
 
D.NBA联盟最大的两家广告赞助商计划将赞助NBA的10亿美金投向NFL联盟和大学篮球联赛,果真如此,NBA联盟将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近日,北京市消协对首都各大商场的休闲裤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虚标含量、甲醛含量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不合格率接近四成。 
 
B.以前,我们往往以孩子掌握汉字的数量取代其掌握的质量,结果虽然孩子对某些字能够读写,但却难以灵活应用,有时候甚至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而一些考试,更是在生僻字的考查上乐此不疲。 
 
C.林书豪的成功毕竟不是电影,他以自身实力为基础,以球队当时的境况为机遇,顺利地融入了教练的战术体系之中,令全队发生化学反应。他的成功是拼出来的。 
 
D.近年来,随着群众权利意识的日渐提高,民主空气的日益浓厚,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不仅要保护有德者,还要惩罚失德者。 
 
②因此,必须建立对失德行为的有效惩罚制度.让失德者遭到人人鄙夷、人人反对,而不是人人羡慕、人人效仿。 
 
③当前社会失德行为盛行,正是因为惩罚机制的失灵,失德者只需付出小小成本,甚至无任何损失就能获取超额利益。 
 
④当每一个有德者都受到尊崇,每一个失德者都遭到唾弃,道德自然会成为人们向往的追求,道德之风也自然将回归社会的主流。 
 
⑤这样,一个反面事例对社会心态的打击,恐怕要抵消十个道德模范的现身说法吧? 
 
A.①④③⑤②  B.①③⑤②④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③⑤② 
 
六、拓展提高 
 
风    物 
 
风物的意思就是:风景和物品。  
 
1. 风光景物。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 张昇 《离亭燕》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冰心 《寄小读者》四:“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能不倾倒于 江 南之雅澹温柔。” 
 
2. 风俗物产。 
 
3. 特指风俗,习俗。 
 
《明史西域传四天方》:“ 马哈麻 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飓风取水洒之即息。当 郑和 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 
 
七、作业布置 
 
整理所学的有关描写乡村风物的诗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