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教案6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4-25  | 
 
 
 教材分析:  
 
《晚春》是选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是韩愈诗歌颇富奇趣的精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要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就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写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二、诗歌内容  
 
从整首诗来说,诗人把前两句和后两句相对比,前两句写“百般红紫”有才思,后两句写“杨花榆荚”不“知”春天即将过去而奋发有为、飘香吐艳,却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在比较中,在“百般红紫”们看来,这些“漫天飞舞”的杨树榆荚们是无所作为,这是矛盾的一面。然而,在矛盾中却又得到统一,即都在为留住春天而努力着。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描写中抒情,营造氛围,寄情于景。在此,择其主要的表述。一是象征手法。晚春时节,那些“百般红紫”知道春“不久归”而“斗芳菲”,即使那些“无才思”的杨树榆荚也“作飞雪”,即使它们之间有所分歧,但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留住春天美好的时光,留住自己美好的生命。这实际上是诗人在暗示人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二是拟人手法。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予以人格化。这样,不但把景物描写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而且产生言近旨远,引人思考,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三、教学目标  
 
在理解写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的情况下,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争取能当堂成诵。  
 
2、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晚春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惜春之情,进而自己能够做到珍惜时光。  
 
3、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诗,加深对国学的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作者。  
 
学法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多读多悟。  
 
3、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唤起对春天的期待  
 
1、请同学们说说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   
 
2、类似于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韩愈,去领略他笔下的春天,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二、展示课题与教学目标。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学生齐读作者简介,提问“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常识)  
 
2、背景介绍  
 
(学生齐读背景介绍,点明时节与作者作诗的年龄及仕途情况)    
 
3、朗读诗歌  
 
四、疏通诗意  
 
1、抓关键词:草树、 不久归、 斗、杨花、 榆荚、才思、惟解、 漫天 (提问学生)  
 
2、自由讨论,准确的翻译诗句。  
 
五、赏析课文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2、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六、感悟诗志   
 
1、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  
 
2、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  
 
七、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八、课文小结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九、巩固练习  
 
十、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附同步练习题: 
 
一、阅读韩愈《晚春》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二、阅读下面两首韩愈的诗,完成第1—2题。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两首诗中,都各有一句写到了“雪”,哪一句才是真写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第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却嫌”“故穿”采用比喻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答案:1、故穿庭树作飞花。  
 
2、D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