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9-14  | 
 
 
  一、预习检测  
 
老子,姓李名耳,字______,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______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______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的思想核心是“”。老子传世作品《______》(又称《老子》),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二、通假字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______”通“______”,   )       
 
2.其脆易泮           (“______”通“______”,   )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______”通“______”,   )      
 
三、古今异义  
 
1.埏埴以为器  
 
古义:              今义:认为。  
 
2.民之从事  
 
古义:              今义:做;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  
 
3. 自见者不明  
 
古义:             今义:不明亮;不清楚;不懂。  
 
四、一词多义  
 
1.当  
 
(1)当其无,有车之用      (    )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  
 
(3)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    )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  
 
(5)北邀当国者相见        (    )  
 
2.伐  
 
(1)自伐者无功            (    )  
 
(2)此五霸之伐也           (    )  
 
(3)十年春,齐师伐我      (    )  
 
(4)坎坎伐檀兮            (    )  
 
(5)伐无道,诛暴秦        (    )  
 
3.为  
 
(1)为之于未有            (    )  
 
(2)我世世为泮澼絖        (    )  
 
(3)君王为人不忍          (    )  
 
(4)使子婴为相            (    )  
 
(5)窃为大王不取也        (    )  
 
(6)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 自是者不彰               (       )  
 
2. 其未兆易谋              (       )  
 
3. 常于几成而败之          (       )  
 
4. 是以圣人欲不欲          (       )  
 
5. 学不学                   (       )  
 
6. 慎终如始                 (       )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    
 
翻译: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    
 
翻译:                                 
 
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翻译: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    
 
翻译:                                 
 
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       )    
 
翻译:    
 
七、名句默写  
 
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                  ,                   ,以提高自身修养。  
 
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                    。                   
 
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                      ,  
 
的结果。      
 
4.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    
 
八、文化常识  
 
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多以政治为旨归,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2.三玄: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课外阅读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道德经经典名句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 1.“行”通“形”,形体  
 
2.“泮”通“判”,分离  
 
3.“累”通“蔂”,土筐  
 
三、1.把……作为2.指办事,处理事务3.不能明察  
 
四、1.(1)介词,在(某时)(2)动词,对(3)动词,抵挡(4)动词,把守(5)动词,掌管  
 
2.(1)动词,夸耀(2)名词,功绩,战功  
 
(3)动词,攻打,讨伐(4)动词,砍伐  
 
(5)动词,进攻,征伐  
 
3.(1)动词,做(2)动词,从事(3)动词,对待(4)动词,担任(5)动词,认为  
 
(6)介词,表被动(7)第一个“为”,判断动词,是第二个“为”,语气助词,不译  
 
五、1.意动用法,认为……正确2.名词用作动词,显露迹象3.使动用法,使……失败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欲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6.形容词用作动词,慎重对待  
 
六、1.宾语前置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2.宾语前置 战胜别人的人有力,能战胜自己的人强大。  
 
3.状语后置句 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进行处理,在混乱没有产生时就进行整治。  
 
4. 状语后置句 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枝丫生长而来。  
 
5. 状语后置句  九层的高台,从每一筐土筑起;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  
 
七、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2.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3.民治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4.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