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说课稿9
  | 
 | 
作者:531843779  上传者:531843779  日期:20-09-09  | 
 
 
 安塞腰鼓 
 
一、说教材 《安 》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安塞腰鼓展现了高原的民风民俗,也让我们了解到陕北高原、高原汉子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 
目标:(1)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西北高原人蓬勃的生命力。 
(2)反复诵读,体会文中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今天让我们随着陕北作家刘成章的笔触一起跨越时空, 聆听腰鼓,感悟精神。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生:本文写了一场腰鼓表演。 
2、这场腰鼓表演,让我们印象深刻,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用同一句话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哪句呢?出现了几次, 4 
4、反复出现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 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脉络清晰 层次分明 
去看看文中从哪些角度描绘了安塞腰鼓的好? 
(1)第一层:哪个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腰鼓打起时的样子?(8) 
生读(请同学们齐读,注意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气势)  
(2)原文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安塞腰鼓打起时 场面 的劲爆,(。。。。)的确,那是一场震撼天地的舞蹈。  
(3)四字概括第一层为我们描绘了“好一个——安塞腰鼓”  舞蹈火烈  (我们感受到打鼓人)激情澎湃  (百十后生)场面宏大  气势磅礴  
三、研读品味,体悟情感。 
5、交流探讨。(小组合作) 
另外的三层,(1)分别从哪个角度描绘了安塞腰鼓? 
(2)请用四字概括这一层描绘“好一个——安塞腰鼓”, 
答:二层、鼓声  震耳欲聋 震天动地       
三层:后生 强健有力   气壮山河 元气淋漓    
四层:舞姿  变化多端  叹为观止 追求美好    
 6、为什么连用4个“好一个安塞腰鼓”,作用何在? 
文章的情感线索,反复咏叹之中又有变化,层层递进,将情感推向高潮。 
该怎样去读呢? 
齐读 这四句“好一个”注意用我们的语气、语调、节奏来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7、通过读我们感悟到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作者只为了赞美安塞腰鼓吗? 
 后生 激荡的生命,及他们所代表的黄土高原人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8、总结。体会文章结构美,首尾呼应。 
(1)如果说“好一个…..”引领的部分让我们领略到安塞腰鼓的动态美, 
(2)那么文章的开头几段又是一种什么美呢?生:静.找出第一部分表示静的关键词。如:呆呆的。安静。沉稳。读 一下前四自然段,想该有怎样的语气语调节奏去表现  静 
(3)文章哪里也写了静。 结尾。作用何在?首尾呼应。 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总分总 
不管动态还是静态,腰鼓表演都是美的!用作者话来说就是“好一个  安塞腰鼓!” 
四、拓展延伸,谈谈启示 
9、拓展:作者刘成章是我们陕西延安人,安塞腰鼓是他最熟悉不过的表演形式,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黄土高原还比较贫穷,人们生活艰苦,但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而丧失希望,他们有着冲破束缚、冲破羁绊,敢于拼搏、敢于创造新生活的的奔腾的生命力,因此,这篇文章既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10、读了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有启示:(同桌交流)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