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子猷(yo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②或:有的人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有仙则名   名:(     )   (2)谈笑有鸿儒       鸿儒:(     ) 
(3)无案牍之劳形  劳:(    ) (4)尝暂寄人空宅住    尝:(      )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分) 
  
(2)何可一日无此君?(2分) 
  
16、【甲】文中作者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2分) 
  
17、仿照【甲】【乙】文段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某物来表达你的抱负或情操。(2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14. (4分  每小题1分) 
(1)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鸿儒:博学的人 
(3)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尝:曾经 
15. (4分,每小题2分)(意思相近,句子通顺即可) 
(1)(2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2分)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16. (2分)作者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1分),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屋舍来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同古代名贤一样,有着高洁傲岸的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志趣,从而说明“陋室不陋”(1分)(意思相近,句子通顺即可得分)。 
17. (2分)(有所托之物1分,表达情操或抱负1分)(文从字顺,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示例:在百花凋谢之时,梅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我要向梅花学习,学习它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