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4课《故乡》鲁迅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二、写作背景 
《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日渐没落的旧中国的农村,作者回乡处理家务并告别了自己的故土与心中唯一眷恋和牵挂的儿时玩伴—闰土。此一别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已“没有什么好心绪”。而当见到记忆中的小英雄褪去了光环,变做一个“木偶人”,好生意的“豆腐西施”沦落为尖酸刻薄、小偷小摸的“圆规”,更是引发作者无尽的感慨和悲哀。文章结尾写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生词识记 
阴晦[yīn huě]:阴沉,昏暗
  
萧索[xiāo suǒ]:缺乏生机,不热闹
  
谋食[móu shí]:谋生
  
无端[wú duān]: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伶仃[líng dīng]:形容瘦弱或细长
  
鄙夷[bǐ yí]:轻视,看不起
  
瑟索[sè suǒ]: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现多写作“瑟缩”
  
松[sōng]松爽[shuǎng]爽:形容轻松愉快
  
展转[zhǎn zhuǎn]: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写作“辗转”
  
恣睢[zì suī]:任意胡为
  
祭祀[jì sì]: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嗤笑[chī xiŕo]:嘲笑,有讽刺之意。
  
应酬[yìng chou]:交际往来
  
世面[shì miàn]:指社会或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况
  
隔膜[gé mó]: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四、人物形象 
1.杨二嫂:尖酸刻薄、曲意逢迎、无中生有、势利贪小、可笑、可恨、可鄙、可怜的小市民。 
2.闰土:少年时期——生气勃勃、热情开朗、勇敢机灵、纯真善良的小英雄
  
中年时期——苍老贫困、因循守旧、麻木迟钝、淳朴善良的木偶人
  
“我”——同情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憧憬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
  
  
五、小说主旨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  jū  栈zhàn桥  别墅shù 牡蛎lì 
褴褛lán lǚ 撬qiào开 煞shà白 嘟囔dū na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糟(tà) 蹋 无(lài) 赖 阔(chuò) 绰 
(chà) 诧异 倒(méi)霉 
3.于勒的处境不同,全家人对他便有不同的评价,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的词语。
  
| 
 于勒的处境  | 
 全家人的评价  |  
| 
 (从前)穷  | 
 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  
| 
 富  | 
 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救星  |  
| 
 (现在)穷  | 
 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第16课《孤独之旅》曹文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眺tiào望 觅mì食撩liáo逗  狗吠fèi 
撅juē断戳chuō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2)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