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教师版)
  | 
 | 
作者:quzehua  上传者:quzehua  日期:20-02-06  |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50分) 
一、基础训练:(16分) 
1、作者简介(3分)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2、给加点字注音(9分)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颤栗(zhàn)       濒临(bīn) 
3、字义:(4分)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 :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二、感知课文:(12分)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三、积累: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读一读、背一背(12分) 
1、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4、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5、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四、完成下列下练习:(9分)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B.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C.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 
2、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光风三月柳”选出下联( D ) 
A.齐家立业即文章       B.千秋功业一楼书 
C.四面湖山依几席       D.争与友人戏落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50分) 
一、基础训练(11分) 
1、文学常识:(5分) 
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字词注音(6分) 
   è         jì      lì      yuán      bó     cì 
  遏制  孤寂  战栗     边缘   微薄   赐予 
二、感知课文:(16分) 
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做了怎样的回答?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有何内在联系?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4.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三、积累:作者对生活有怎样的认识?读一读、背一背(6分) 
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四、完成练习: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4.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2分)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2分)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 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2分) 
                                                                                
4.(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意思对即可)(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意思对即可)(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建议合理即可)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 
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建议合理即可)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式语用题,考查学生对当前出现的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判断。(1)答题时,应在材料一中寻找答案。(2)“点赞”这一种现象和材料二中池莉遇到的状况一样,不管对方的身份和年龄,所以破坏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3)答题时,根据题干要求,应“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   |   
 
   
     
         
          | 标题: |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练习(教师版) | 
         
         
          | 文件大小: | 
          20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quzehua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