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2-04  | 
 
 
 20 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孤独的愁苦情怀。 
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会特点 
1.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   |   
 
   
     
         
          | 标题: |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 
         
         
          | 文件大小: | 
          21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