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4-07  |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幻灯片播放勃朗峰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引入新课。 
 
二、相关文学常识介绍 
 
1.作者简介。 
 
2.勃朗峰简介。 
 
三、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运用散文笔法描写登勃朗峰的所见美景及感慨。 
 
第二部分(7~11):运用小说笔法描写下山途中的奇人逸事。 
 
四、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1.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明确:因为当时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像“我们”一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 
 
2.穹顶为 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明确:这是登山造成的错觉。因为山路陡峭,有些地方看似不远,但想要到达却很难。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感觉穹顶“愈升愈高”。 
 
3.作者在看到勃朗峰沿途的美丽风 光时,联想到肥皂泡,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由眼前的绚丽色彩联想到肥皂泡,化抽象为具体,想象生动,充满情趣, 抒发了作者对勃朗峰的风光美景的赞美之情。 
 
4.本文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明确: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段到第六段,主要写作者徒步登勃朗峰途中所看到的山野胜景;第二部分从第七段到第十一段,主要写乘敞篷马车赶路时遇见的奇人逸事。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在文中记述 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6.本文在刻画马车夫时运用了哪 些手法? 
 
明确:本文在刻画马车夫时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刻画了一个风趣幽默的“车王”形象。 
 
五、品味语言,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班级展示) 
 
六、总结,学生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将故事梗概讲给同学听。 
 
教学案例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  ) 隧道(  ) 俯瞰(  ) 穹顶(  ) 沟壑(  ) 拾级(  ) 
 
[答案] yì suì kàn qiónɡ hè shè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òu(  )然 敞pénɡ(  ) 颠bǒ(   ) liáo(  )绕 浮zào(  ) 
 
[答案] 骤 篷 簸 缭 躁 
 
3.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美不胜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歌曼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相辉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________: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答案] (1)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2)轻松愉快的 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3)(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4)纷至沓来 (5)名副其实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看看这位著名作家眼里的勃朗峰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 
 
①小组内完成字词预习检测。 
 
②概 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③划分结构。 
 
(2)二读课文。 
 
①赏析句子。(找出你认为值得赏析的句子进行赏析) 
 
②分析人物形象(马车夫)。 
 
(3)三读课文。 
 
小组研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 内解答,班级展示。 
 
(4)略读课文,谈收获。 
 
3.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