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作文讲评 
 
一、观点分析: 
材料一: 
 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踩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于洋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惊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1、材料总体对泰勒斯持什么态度 
2、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 
3、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 
4、“仰望星空”和“坑”分别指什么 
(一)正确观点: 
自己写:                                                                    
                                                                                     
(二)错误观点:不能明确材料倾向,关键词内涵 
1、应对磨难、挫折、逆境                    2、坚持理想、志向 
3、勇于奋斗、探索、进取、创新              4、要学会低头:谦逊 
5、不尝试就不会失败                        6、学无止境 
7、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8、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材料二:《庄子·徐无鬼》:“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一)正确观点: 
自己写:                                                                   
                                                                                                                                   
(二)错误观点:总体脱离了贤 
1、 善言不如善行、说与做                   2、 善言的作用 
3、 才美不外现                             4、 沉默是金 
5、 讲究语言艺术                           6、 辨别他人言论 
7、 奉承                                   8、 谎言也可说 
9、 批评与改进                             10、忠言逆耳 
11、内在与外在//通过现象看本质              12、眼见未必为实 
难以辨别的观点: 
1、取舍之间                                2、成功只差90° 
二、典型问题: 
(一)关于论点: 
1、不能简明表述中心论点: 
例1: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无尽头,而是在胜利的彼岸;世上最高的高度不是无法触及,而是需要你仰望高空…… 
盘古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了那澄澈的蓝天;孔子才学八斗,所以才有了那流芳百世的经典……这就是高空,我们的高空,需要我们去仰视。 
  
例2:人生,有无数条路,但其中却只有一条或几条路是通往成功的彼岸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一定不会成功。只要这些人有坚定的信念、指着的追求,那么他们也会走向成功。——《执着注定成功》 
准确表达: 
“大行不顾细谨” 专注(痴迷、投入)出真知”、做大事不拘小节 扫天下何必扫一屋 
善言与否不是判断贤能与否的标准 
2、观点正确、论证逐步走偏 
善言与贤——外在于内在 
3、置换词语,中心变换: 
4、观点表述绝对化,不做辩证分析 
当你决定仰望高空,你就注定会掉进坑里。 
5、提出观点太慢,不在开篇明确: 
论“善言” 
单看善言,也许会想到助人改错的言论,但我并无此意说这层含义,而是想阐述“善于言论”在我心中的形象。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犬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动物,而这种生物被人类所利用,主要是在古时人们打猎或看家时起重要作用。如果判断一只犬是否优良,我们是不会从它是否善于吼叫来判断的,判断的标准只会是它的行动所收到的效果,抑或是价值。 
说到现在,我想大家也会想的有些雷同了:我认为这个道理用在人身上一样行得通。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贤德,并不会从他的“善言”与否来决定,而是从其真正有意义的行动上来评价这个人。(255字) 
(二)一般议论文常见问题: 
1、议论文基本模式的应用重点: 
是什么(引论)——为什么(本论)——怎么办(结论) 
2、如何处理材料:完全不提,全文照搬 
泰勒斯专注于天上的大业,而忽视了地上的小节。 
3、论据的使用和分析能否为中心服务 
4、事例表述代替论证分析 
5、事例老旧,叙述拖沓: 
讲故事: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爱迪生的灯丝 诺贝尔的实验室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个破旧的简陋的房间内,一个身心疲惫的打了败仗的将军颓废地坐在墙角。多次的失败让他早已心灰意冷,他觉的这一切都该结束了,风雨中,他看见墙角的一只蜘蛛正在认真地吐出每一根丝,织成一张细致的网,一整狂风刮过,这张网被无情地摧毁了。但令人惊奇的是,这只蜘蛛的这种不在逆境中低头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将军的心。于是,他再次站起。最后他以让世人惊羡的成绩打败了赫赫有名的拿破仑,是的,他就是威灵顿将军。他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只要在逆境中崛起,才是真正的英雄,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50) 
6、形式不当:题记+小标题 
7、语言不当:散文化、记叙化 
例1:沉默,如一潭湖水,泛不起一丝的涟漪;沉默,如酷夏麦田中灼灼的太阳;沉默,如夕阳西下后,黑沉的夜幕,寂寥惨淡!呵!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吧! 
例2:不禁的,想起《庄子·徐无鬼》中的一句话:“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8、文体不当:散文化、记叙化 
开头:闲暇时与朋友下棋。本来局势打好,只因我一心想着进攻,未曾想稳固国防线而被朋友反攻,痛失打好时机,不由得,我的思绪也坠入这场战斗中…… 
…… 
结尾:我一瞬间明白很多事。很多时候,我们越想做成某事就越做不成某事,就是因为我们超过了那个度,使事情由一个极点跳到另一个极点。有时,无为才是最有效为,无所求才是最大的求。佛家追求的无欲,超越那个度,便是世间最大的成就。 
棋局未完,落子间却多了份从容。                           ——《掌握你的“度”》 
9、哲学观点与议论文的关系: 
深入挖掘到哲学高度,用哲学观点来印证论证的正确性,但一般不是概括出哲学观点作文中心观点。 
10、注意语句的前后联系 
例1:大多数人总是低头各自走着自己的路,没错,那时为了怕自己摔倒,可东施效颦又落了个什么结果? 
例2:美丽的外表下可能是纯洁的灵魂,也会是丑陋的灵魂。虚掩着的门,屋里却是丑陋的东西。可想而知,美丽的外表下未曾是美丽的心灵。 
11、排比开篇:联系密切吗?很有必要吗?极具效果吗? 
例1:百合因它的芬芳而惹人喜爱,青草因它的坚韧而使人敬重,树木因它的伟岸而让人敬畏。庄子有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评价事物的好坏,人心自有一杆称,只是衡量的标准不同罢了。 
例2:风雨过后是彩虹,成功只在锻炼中滤出。雄鹰展翅方能翱翔天际,暴雨过后方能山清水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雨燕减肥,展翅飞翔。所以追求中伴着挫折,唯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12、标题随意: 
掉坑论             天上有颗星,地上有个坑    仰望星空,跳出泥坑  
抬头看脚下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否?    真正的好 
非善既优           表与涵                    绝对 
路                 表面的 
13、标点书写不规范 
  
三、亮点展示: 
1、有意识运用了课本及做过的阅读作为例证: 
《劝学》《师说》胡大白 
2、题目有形象性、直指中心: 
“天上的星空”更美妙                善言何以不为贤? 
3、简明表述 
庄子曾经说过:“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这句话道理虽深,言辞却浅,狗不以善吠为良,以忠诚为亮;人不以善言为贤,以实干为贤。它使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善言不如善行。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 
  
  
  
  
典型议论文示例: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刘颜俊 
  
上帝仁慈地抛下金苹果,我们谓之“机遇”。机遇真是神奇,它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让商人散尽的千金“还复来”,还能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重霄九”。说来神奇,其实它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不公。究其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头脑才能辨识和把握机遇。 
在科学史上,善于辨识和把握机遇而获得成功的事例屡见不鲜。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花了几年时间专心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却一无所获,后来有一次,因为偶然看到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长出了青绿色的霉斑,经进一步观察研究,他发现了青霉素。享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做灯丝的材料时,试验了上千种材料都遭遇失败,最后偶然试用钨丝而获得成功。 
有人把科学家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球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恩能够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试想,爱迪生如果不是通过无数次试验,证明上千种材料不能作灯丝,并一直倾心于此项研究,又怎能发现适合做灯丝的钨呢? 
姜子牙碧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方换来玄德“三顾茅庐”,进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试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难道仅仅是因为与文王的偶然相遇吗?孔明三分之计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刘备偶然间听到传闻而三顾茅庐吗?非也,其实他们在机遇到来之前早已胸中韬略万千,他们的头脑早已做好了把握机遇的准备。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等成功,睡着梦机遇。殊不知,如果这样,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了。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准备,在与人们知识、文化、思想、心理等多方面的准备,在于勤奋努力。朋友,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你的头脑,去抓住机遇,利用机遇,获取成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