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谈骨气 
一、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2.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不同之处。  
二、学习重点  
1.作者和课文背景介绍。  
2.理解议论文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3.理解在议论文中怎样记叙。  
三、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不同之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积累词语有:  
折磨    屈辱   嗟    吆喝    痛斥    隐蔽    拘   囚      吴晗  
高官厚禄    拍案而起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弄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画一张简单的结构图。 
3. 了解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及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1.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文章写作背景及及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这篇议论文说理的脉络十分清晰:开头四段提出论点,并以孟子的三句话来解释论点;中间五段论证论点,所选的三个事例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三个事例的顺序,与孟子的三句话顺序一致辞,先举古代的,再举现代的,既条理清楚,又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最后一段总结归纳,结束全文。  
  
(二)小组探究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1)道理论证: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困苦不能改变他的行,强暴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大丈夫的气概。作者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并与下文列举的三个例子相照应。  
(2)举例论证: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  
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开头第一句,单独成段,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这是破题第一句,把高度概括的题目扩充成中心论点。这个判断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总领。  
三、当堂测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四、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一文天祥(做大官一坚决拒绝)  
贫贱不能移一 食嗟来之食(行将饿死一拒绝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一闻一多(敌人凶残一拍案而起)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概述上一课时学习内容。  
文章第1到4段,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用孟  
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含义。 
第5到9段是举例论证部分;第5、6两段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的事例, 
第7、8两段举了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 
第9段举了闻一多怒对国民党手枪不愿屈服的事例,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这个论点。  
二、课堂展示 
1.最后一段是怎样总结全文,解决问题的?、“孟子的  
这些话”照应了前文,半句转入总结,强调到现在它还有积极意义。第2句即引对无产阶级骨气的阐述,那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最后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2.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的有什么不同?  
(1)记叙是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记叙出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描写人物,把人物的经历表现出来。在记叙文中,运用记叙方法是为了使读者对文章所写的人和事获得清晰的印象和正确的理解。  
(2)在议论文,记叙常作为论据,用它来论证观点,它与证论点为准。如本课中所选三个事例中的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很广,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议论文中的记叙只强调选择性,不强调完整性。有关文天祥,闻一多的事迹很多,这里只根据需要,选择有关部分记叙,而其他方面则概不涉及。另外,议论文中的记叙一般都是概括的,以说清楚事例为准,而不必像记叙文中的记叙,靠详细描述来打动读者。  
  三、当堂检测 
  1.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造句。  
①   虽然…………但  
②   宁可…………也  
③   只要…………便…………但…………  
  2.美文欣赏,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