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何尝杀妻》说课稿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9-19  | 
 
 
 说课稿--刘成邦(桴焉中学)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行专家:大家好! 
 
   下面我开始说课(说明:本课在学生预习字音词义、了解作者的基础上进行),敬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本课选自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题目说《吴汉何尝杀妻》,是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邓拓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 
 
   本单元所选四篇议论性文章,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邓拓先生选择戏剧《斩经堂》为突破口,以丰富的史料,无情地批驳“吴汉杀妻”的说法,有力地论证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从而指出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不可胡编乱造。进而表明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这是对学生教育以及语文熏陶极好的教材内容。 
 
   学生对“何尝”的理解,限于感性认识,不能升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只充当导演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朗读中质疑教学,体现“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所包含的感情,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应该辨明真伪虚实,分辨是非曲直,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驳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本文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不迷信盲从的独立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是“度”的问题,作者在第九段已经阐明。 
 
(2)、学会利用史料组织自己的论据,使之更有说服力。 
 
4、教学难点: 
 
(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从哪里发现问题。因为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二、说教法: 
 
   《吴汉何尝杀妻》是一篇驳论文。根据教材地位、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朗读法、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和句式仿写法来教学。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理会文章情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独立思考的精神。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过程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中的疑读课型模式,分三个基本步骤。即“第一步:初读课文,发现问题;第二步:再读课文,提出问题;第三步:熟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感受课文,了解文章结构,找出敌我方论点、论据,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曹操形象对比导入。 
 
2、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丈夫杀妻子的种种可能。 
 
(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第一步:初读课文,发现问题。关键是从哪里发现问题? 
 
第二步: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根据文本重点整理。 
 
第三步:熟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找出答案。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体会。 
 
1、谈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2、谈对文章大量运用典籍的作用。 
 
3、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通过质疑、分析,我明白了------------------。 
 
(四)、作业布置: 
 
把本课还没有解决的疑问,结合看过的历史剧,给邓拓先生写一封信。 
 
五、说时间: 
 
1、导入3分钟;2、“杀妻”讨论3分钟;步骤中初读6分钟、再读8分钟、熟读15分钟,课堂小结中学生谈体会4分钟、按句式仿写5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谢谢!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