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声声慢》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8-17  | 
 
 
 《如梦令》《声声慢》导学案答案(修订) 
  
马集二中   晁瑾 
  
  
【预习检测】 
(一)易安居士、宋代、《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 
(二)shū、zhòu、qī、zhà 
(三)《如梦令》是其前期作品,《声声慢》是后期作品。 
【导学步骤】 
二、议一议 
(二)教师设疑置难 
1.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2.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3.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4.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夫、思乡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也可理解为黄花落了一地,枯萎凋谢)。梧桐、细雨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5.联系作者的遭遇,这首词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正是由于国家沦丧,李清照个人的命运才如此悲惨,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三、品一品 
1.“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2.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 |   |   
 
   
     
         
          | 标题: | 
          《如梦令》《声声慢》导学案 | 
         
         
          | 文件大小: | 
          7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