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教案9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17  | 
 
 
    十八、阿里山纪行 
 
教学目标: 
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学习课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 
2、理解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心脏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疑点 
1、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学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 
3、体会文中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贯通的共同愿望。 
课型及教学思路 
(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     
(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 
教具及课时安排: 
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图片 
2、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姑娘》的音乐 
2、通过美妙的音乐导入台湾阿里山那迷人的风光之中。 
二、课前热身 
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 
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 
(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 
风靡    山岚   堪称     谛听     禅     幢     桧  
(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 
清澈      接风洗尘   风靡     堪称    谛听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听录音机读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先请学生评点,然后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 
(4)四边互动 
   互动1 :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2:作者进阿里山时有何感受?(幽深与宁静) 
互动3: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如画的风光?(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 
互动4: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的? 
互动5: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 
1、做练习(投影题目): 
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做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讲的内容,提问叫学生回答 
 
二、四边互动 
互动1:什么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 
互动2:作者是怎样采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的?(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 
互动3:阿里山美丽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 
互动4:本文语言的音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 
互动5: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到阿里山的姑娘?(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 
三、达标反馈 
1、谈谈对文章语言美的体会,见“探究练习二”。 
2、仔细阅读投影的句子,品味其中的含义。(投影)。 
四、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略) 
2、方法小结:(略) 
附:板书设计 
                    十八、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的景:大片森林      幽深、宁静、清凉、神奇 
阿里山的神木:  巨大悠久 
组织材料:移步换景 
语言:音乐美、情韵美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