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测试之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蹴而就(cù) 几乎(jī) 暂时(zàn)
  B箪食壶浆(dān) 恻隐(cè) 倾轧(yà)
  C疾首蹙俶(cù) 不屑(xiè) 装帧(zhēn)
  D庶乎可行(shú) 苟且(gǒu) 树荫(yīn)
  2.下列句子黑体字注音无误的是( )
  (1)王语暴以好乐 (2)曰:“可得闻与?”
  (3)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请为王言乐
  Ayǔ yǔ wàng yuè
  Byù yú wàng lè
  Cyù yú wāng yuè
  Dyǔ yǔ wāng lè
  3.为句中黑体字选择正确义项
  例句(1) 万钟于我何加焉( )
  A添上 B放上 C增益 D更加
  例句(2)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A假如 B现在 C现代 D今天
  二、语言运用
  1.选出与例句2黑体字词含义相同的项
  例句(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A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 川……往往有得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例句(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A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B且尔言过矣
  C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例句(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2.选出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句( )
  A王语暴以好乐
  B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C今王鼓乐于此
  D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3.选出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中的“使”义项相同的一项( )
  A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B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D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4.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 )
  A(齐王)曰:“可得闻与?”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5.选出句中不含有谦称的两项( )
  A臣请为王言乐
  B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C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D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E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F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阅读思考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数,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解①加少——减少 ②填然——形容鼓声
  ③庠序——古代地方上的学校 ④悌——敬爱兄长
  1.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义项相同的项(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与“直不百步耳”的“直”义项相同的是( )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A兵器拿在手,(士卒们)就抛下武器而逃跑
  B兵器刚接触,(士卒们)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C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就丢下大部队拖着兵器逃跑
  D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甩下兵器走了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A头发花白的人,不会背着东西在路上行走
  B头发花白的人,不用担心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
  C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
  D不用害怕头发花白的人背着东西在路上行走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原因是(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说明什么道理?
  练习测试之一答案:
  一、
  1.D(“庶”应读shù,“荫”统读yìn)
  2.B
  3.(1)C(2)A
  二、
  (1)B
  (2)C
  (3)A(与例句同为“憎恨”,BCD项依次为“疼”“强”“妒忌”)
  2.B(其余都是介词后置句)
  3.D(假使,ABC项“使”的意思依次是派、出使、使命)
  4.B(A项“闻”使动用法,C项“乐”名词用作动词,D项“王”名词用作动词)
  5.CF(“我”“吾”是第一人称,非谦称,A、B、C、E项的谦称依次是“臣”“寡人”“孤”“愚”)
  阅读思考
  1.C(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同为对“对于”)
  2.A(与“直不百步耳”的“直”同为仅、只)
  3.(1)B(2)C
  4.D
  5.说明梁国的政治和邻国不相上下,不能期望邻国的人口流向梁国。